会议现场
5月19日,学院召开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推动学院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党委书记田逸、党建指导员黄彦辉、党委副书记王占强、纪委书记牛超群、副院长罗连营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教练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占强主持。
田逸在讲话中指出,学院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一个指引、围绕一条主线、落实一项任务、守牢一个底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围绕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全力做好学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全面提升学院的思政工作质量;要全力维护学院安全稳定这一底线,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就奋力开创学院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增强做好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的信心。把去年的工作总结好,把工作经验运用好,同时要客观地看待问题和不足。二、分析形势,研判风险,把握当前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当前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容忽视的内生问题,要精准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三、厘清思路,谋划举措,构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1、要不断深入学习,加强理论武装。要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担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2、抓好思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院师生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要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围绕疫情防控,确保师生身心健康。针对目前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深入做好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把学院的疫情防控措施讲清说透落实,让师生真心接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同时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要围绕疫情防控,做好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善于挖掘宣传党员和师生中的先进事迹。四、强化责任担当,扛起主体责任。1、要健全宣传工作队伍,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2、要加强宣传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宣传工作中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焦点和学院亮点,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做到吸引眼点、抓好重点、突出兴奋点,全方位展示学院高质量发展成果,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学院、支持学院,努力营造有利于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树立学院良好形象。3、要牢牢把握宣传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下大力气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对各类宣传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会上,王占强全面回顾总结了学院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紧扣学院“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主题,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学院宣传工作、全面推动学院思政课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大局等方面就2022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就如何制定各项宣传工作举措,他提出四点意见,一、坚持目标导向,做到“三好”,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要在二十大召开前后,做好动员迎接、宣传学习、贯彻落实,要把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融入学院师生的思政教育,要组织学院师生专题座谈学习、思政工作队伍专题培训,推动师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二、坚持过程导向,抓好“三全”,全面提升学院思政工作质量。要以“融媒+育人”为抓手,推进网络思政建设;要以“社团+育人”为抓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心理+育人”为抓手,推进思政品牌建设。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三主”,推动学校思政课守正创新。 要建好主阵地,要抓好主渠道,要建强主力军。 四、坚持结果导向,打好“三战”,全力维护学院的安全稳定大局。要打好主动战、打好攻坚战、打好持久战。
黄彦辉宣读了《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重大舆情监控处置预案》,对学院舆情监控处置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学院宣传思想工作将紧扣5个方面、17项重点工作任务,立足主阵地、汇集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