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学生张欣原创作品《汶川长歌》
发布者:文化传播系 发布时间:2025-05-13 阅读次数:75
周凯月 摄
原创 中文242班 张欣
时光指针于 2008 年 5 月 12 日陡然折断,
大地胸膛惨遭剧痛狠狠洞穿,
宛如母亲重创后凄厉哀叹。
记忆仿若地壳运动的断层带,
烙印深嵌民族脊背,
成为永恒不灭的印记。
灾难降临瞬间,
地壳咆哮似恶魔狞笑,
瞬间碾碎安宁的晨晓。
群山颤抖如醉酒之人摇晃,
江河倒悬仿若天河倾倒。
汶川,
这个命运选中的地方,
在八级震颤中如流星陨落,
坠入永恒黑暗的深渊。
混凝土废墟之下,
一位母亲用母爱撑起生命苍穹。
她轻声呢喃的遗言,
轻若鸿毛,却重如千钧,
于钢筋缝隙间,种下希望的火种:
“孩子,若你能活着,
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悲壮绝唱穿透十七载岁月,
至今仍在国人心中灼灼燃烧,
似不灭的火焰,温暖着灵魂。
废墟之上,
无数双手奋力刨挖,指甲脱落浑然不觉,
迷彩身影筑起崭新的长城。
担架托起的,不只是伤者,
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志愿者似潮水般汹涌,
以掌心星光,缝补破碎山河,
将爱的力量注入大地胸膛。
岁月流转,汶川浴火重生——
新生羌寨碉楼宛如古老图腾,
矗立在地质教科书里,诉说生命的顽强;
北川中学国旗每日升起,
丈量着晨曦,也丈量着希望。
大地刻着撕裂的伤痕,
默默见证往昔的悲怆。
五月川西,鸽子树白花似雪,
那是献给逝者的素白孝裳;
岷江水裹挟着记忆奔腾,
向长江倾诉岁月的沧桑。
漩口中学遗址前,
倾斜的教学楼化作青铜纪念碑,
每块预制板诉说着混凝土的坚韧,
每本课本改写着生存的定义,
在废墟中坚守着希望之光。
那些定格在十二岁的笑颜,
让幸存者成为历史的见证。
时光指针,
在 2025 年 5 月 12 日再度震颤,
记忆的潮水冲垮岁月的堤岸。
大地呜咽,岩石崩塌哀叹,
山河笼罩在黑暗的悲戚中。
汶川,又一次被阴霾笼罩,
生命的烛火在废墟中飘摇。
母亲的遗言穿越尘埃,
“孩子,若你活着,
一定要记着我爱你。”
这声音如穿透乌云的光,
再次化作希望的火炬。
无数双手托举起生命的重量,
血肉之躯筑起坚固城墙,
在生死边缘垒起爱的堡垒,
这是绝境中母亲最后的希望。
孩子被高高举起,
似折翼鸟儿仍向往飞翔,
带着母亲的体温与生的渴望,
在废墟上寻觅新的曙光。
年轻父母将孩子抛向生的方向,
自己却化作永恒的雕像,
镌刻着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悲壮。
新的楼宇刺破苍穹,
道路延伸向希望的远方。
但伤痛永远不会被遗忘,
它是我们前行的基石,
铸就更坚韧的脊梁。
每一朵鲜花都是生命的礼赞,
每一片绿叶都奏响希望的乐章。
废墟上崛起的不只是建筑,
更是民族不屈的灵魂,
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汶川,你是民族灵魂的印记,
是永不落幕的生命赞歌,
在每个纪念日,我们深情凝望,
凝望你坚强重生的模样。
让爱与希望永远传递,
愿每个生命都找到温暖的归巢。
安息吧!
创伤终会愈合。
今夜,我们以月光轻拭纪念碑,
用十七载星光衔接断裂的时针,
让历史的脚步坚定迈进。
汶川,
正以地质纪年的耐心,
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历史篇章。
【2025年5月1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