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思想引领

走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彝海结盟”遗址:见证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

发布者:学务部   发布时间:2022-03-15   阅读次数:10553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红军长征途中,在通过彝族地区时就明确宣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成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重视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和生动写照。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为了迅速北进,实现渡过大渡河、向红四方面军靠拢、在川西北建立苏区的目的,决定从泸沽经冕宁、大桥、拖乌到安顺场。这条路避开了敌军主力部队,但要经过情况复杂的彝民区。红军到冕宁之前,国民党进行了大量反动宣传,导致当地彝民对汉民充满猜忌敌视。红军先遣部队一进入该区域,便被彝民堵住去路,连遭袭击。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队,先行进入彝民区。刘、聂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教育,要求红军战士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彝民开枪。萧华等率通司(即“翻译”)一路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一切夷(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正是出自朱德总司令发布于此时此处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红军先遣队来到彝汉杂居的俄瓦垭口一带,被彝民堵住去路。刘伯承与果基家族首领小叶丹在彝家海子边会谈。刘伯承介绍了红军的宗旨、任务、纪律以及主张彝汉平等的民族政策。小叶丹表示愿与刘伯承结为弟兄,随后在彝海之滨按照当地风俗举行了庄重的结盟仪式,两人歃血为盟。结盟之后,先遣队进入彝民区,刘伯承将“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队旗和一批武器赠给小叶丹。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沿途没有受到阻拦,直达安顺场。

可以说,“彝海结盟”是红军将士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所结出的光辉硕果,使红军能够顺利地通过彝民区、翻越大凉山,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对长征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结盟仪式上刘伯承、小叶丹等人坐过的“结盟石”,历经风雨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它与巍然矗立的“彝海结盟”纪念碑一道,记载并守护着80多年前刘伯承与小叶丹“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的誓言。纪念碑碑座背面用汉、彝、英三种文字刻写了碑文,结束语写道:“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2006年,“彝海结盟”遗址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着十余万访客前来。大家在这里聆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感受党的民族政策所展现出的力量,体悟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


网站制作地址
公众号: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电话:0371-62809555 / 0371--62809603
shaolinkungfu.edu.cn
©2004-2021 版权所有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豫ICP备15030816号-1 技术支持:红狐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