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少林武术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更是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自建校以来,学校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己任,依托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等平台,主动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价值引领 体系重构 标准赋能”为特色的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实践。
(1)价值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通过“三对接”“五融合”:即:对接文化自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构建“武教”“武医”“武艺”“文武”“武产”融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武德教育融入武术教学,武术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少林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文明共同体构建。
(2)体系重构:构建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耦合、嵌入、同构”三种方式和“主媒体、主阵地、主平台”三个协同育人路径,构建“武术+外语+传统文化+专业”融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武术为载体,以英语和中文为媒介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适应“一带一路”武术传播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包括培养标准、教材教法、师资队伍等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汉语桥夏令营”“武林汉韵巡演”等国际交流项目为引领,开展了项目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设立了与“一带一路”武术传播需求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图1)
图1-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标准赋能:规范武术国际传播人才过程培养
建立标准体系,是少林武术在“一带一路”乃至全球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将国际标准和国际竞赛规则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了武术话语权研究;编写了英语版少林武术教材和专著;编制了少林武术海外教学标准体系,研制了武术国际标准;发布了《少林武术基本动作要求》等地方标准,丰富了教学资源,规范了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过程培养。
图2-武术国际传播教学资源建设
实施成效:成果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体育学院和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推广应用,向45个国家外派武术和汉语教师600余人次,先后到1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文化巡演100多场,受众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