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艺美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选修课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文化交流)
先修课程:《中外民俗》 后续课程:《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总 学 时:16
执 笔 人: 赵勋 审 核 人:张君凤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职业能力选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艺,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比如服装、桌布等)当中,本课程主要讲授民间工艺的制作,还包括课外利用周末在实习基地指导实践民间剪纸、泥塑、面塑、扎染、刺绣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民间工艺,让学生了欣赏民间工艺之美,掌握民间艺术造型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够用民间工艺的基本技法来表现自己的创作作品。通过课堂讲评作业将民间工艺文化与民间工艺技法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民间工艺的实际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发展思维,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使他们能逐渐掌握各种民间工艺的制作技巧,进而热爱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一)知识目标
了解民间工艺的表现手法,了解民间工艺的的技法,知道民间工艺的种类。
(二)能力(技能)目标
本课程要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对民间工艺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重点应侧于民间艺术的创作及理解民间艺术本身的民俗性,生活性。民间工艺有别于绘画它不只是单纯的剪于刻的表现。它有着普通观众认可的"共性"。只有共性于个性并存在民间艺术的作品当中才可有效的表现民间工艺特有的艺术特色。
(三)素质(态度)目标
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其自我动手能力,进而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 教学项目、工作任务或教学模块 | 知识内容和要求 | 技能实训内容和要求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1 | 民间工艺概论 | 了解民间工艺含义、民间工艺种类、民间工艺作用 | 2 | ||
2 | 泥塑、面塑 | 学习泥塑、面塑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泥塑、面塑 | 3 | ||
3 | 脸谱、面具 | 了解脸谱、面具的基本知识,掌握脸谱、面具表达的深层内涵,学会制作泥塑、面塑 | 4 | ||
4 | 蜡染、刺绣 | 了解蜡染、刺绣的基本知识,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蜡染、刺绣技法,学会制作蜡染、刺绣 | 4 | ||
5 | 剪纸、年画 | 了解脸谱、面具的基本知识,掌握剪纸、年画的制作技巧,学会制作剪纸、年画 | 4 | ||
总课时:17 | 17 |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建议
教 材: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参考书:《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技法系列培训教材》,白庚胜等主编,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二)教学建议
实践教学课不同于理论教学,它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包括民间艺术的理论、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结合等。由于本课程信息输入和接收是多渠道的,要求任课教师提前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及时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书目、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演示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
(四)课程教学资源
民间艺术图片、民间艺术品展示、民间艺人展演、网络资源等
五、考核与评价
命题考试,辅以平时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
六、有关说明
本课程教学动手能力强、艺术门类复杂多样,而课时有限,因此,不仅课堂教学要紧凑,在有限时间里给以学生较多的实际操作,而且要做好课外延伸,课内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课外多练、多操作以提高熟练程度。
推荐学生的网络学习网站如下:
http://www.art918.com/
http://www.qy6.com/qyml/compwwwart918.html
http://www.mjgy.net.cn/
http://www.19art.com/
http://www.worldartsexposition.com/mjgy/
http://www.artron.net/artronlist/bowuguan/guangdong/gd4.php
http://www.szgmb.cn/
http://cacm.yout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