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悲剧总是诙谐的。我想在中国作家中,余华是足够懂得这一点的。所以《许三观卖血记》才会写得既好笑,又那么悲伤。
《许三观卖血记》可能是余华尺度最大的小说,据说因为在国内无人敢拍,因此小说版权卖给了韩国。
故事的主人公许三观是一位工人,他依靠11次卖血度过了人生中的风浪,通过不断出卖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了妻子和孩子的平安顺遂。
二十多岁没有成家的许三观,用第一次卖血换来的钱,娶到了漂亮的许玉兰。
第二次卖血,是因为儿子闯了祸,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家当都拿去给人赔偿了,一夜之间一无所有,许三观选择卖血还债,让这个家恢复原样。
第三次,第四次,到最后一次卖血,有的是为了情人,为了儿子,为了情和义……但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 。
许三观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在得知儿子一乐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许三观在一乐的吃穿方面都算计起来,他觉得用自己卖血的钱拿去给一乐穿好的,吃好的,是帮别人养儿子的傻事。
但一乐生病之后,他却翻山越岭,连着卖了四、五次血,有一次甚至在医院晕倒,要知道,一乐一直是他的辱,是他被人嘲笑的原因。但就是为了这个儿子,他差点丢了性命。
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再一次试图去卖血,他的血却已经卖不出去了。
从医院出来,许三观哭了一路,哭得凄凉至极。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用力地活过一生之后,最终不得不面对老去的事实。是事到如今,我再也拿不出什么来证明,我还有力气再给予这个世界,给我所爱的人任何东西了。
再读一次《许三观卖血记》,会觉得,卖血其实像是一个隐喻。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卖血为生。
小说里,许三观第一次卖血之后,觉得浑身没力气。一起卖血的阿方告诉他:“我们卖掉的是力气,你知道吗?你们城里人叫血,我们乡下人叫力气。力气有两种,一种是从血里使出来的,还有一种是从肉里使出来的,血里的力气比肉里的力气值钱多了。”
血是生命之源,当我们从肉里使出的力气,不足以帮助我们度过人生中的难关时,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去求助于血里的力气。
可以说,许三观卖血所要换的,都是没法通过肉里的力气换来的,无论是结婚的本钱,还是整个家的家当。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像许三观一样,用着自己的生命能量,换购我们所爱之人所需的事物。
许三观最后一次卖血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三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不需要许三观卖血供养,铺路。然而,这一次,许三观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这一次卖血,也正如小说开头,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身体结实。而这一次,他却再也无法证明了。
沧海桑田,医院里曾经管卖血的人已经去世,换成了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看见头发花白,门牙掉了三颗的许三观,指着他说“你来卖血,你这么老了还要来卖血?谁会要你的血?”
许三观走在路上,心里充满了委屈。他想着年轻血头的话,他老了,他身上的死血比活血多,他的血没人要了。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遇上灾祸可怎么办?
他甚至忘记了,他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能负担起家庭的重担。岁月不饶人,但岁月会饶过一个老得不能掏出任何一般等价物的父亲和丈夫吗?
而他或许只能背对世人,留下一行诗句:“原谅我振翅,只为你平安。”